6月9日,武汉大学李绍清教授应邀到遗传改良研究中心作关于“长雄蕊野生稻优良基因发掘与超高产品种创制” 的学术报告。会议由中心主任吴建国教授主持,来自未来技术学院、植物保护学院、农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100多名师生参加了学术报告会。

报告会上,李绍清教授介绍了长雄蕊野生稻优良基因的特点。他谈到,为有效利用这些长雄蕊野生稻优良基因,李绍清教授团队对152个长雄蕊野生稻BC2F20染色体片段导入系进行了重测序,发现这些导入系所携带的外源片段覆盖了野生稻99.6%的染色体区段。在此基础上,根据长雄蕊野生稻与9311的SNP差异,在12条染色体上选择了2432个特异连锁分子模块标记(bin marker)对长雄蕊野生稻优异性状进行关联定位,分别发现7个增加千粒重、6个增加穗粒数、2个抗稻曲病、1个抗白叶枯病、1个抗稻瘟病和8个抗褐飞虱的长雄蕊特异新基因。这些长雄蕊野生稻新基因的发现和新种质的创制为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和抗病虫能力、促进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在讲座过程中及结尾的问答环节,李绍清教授与参会师生开展积极地互动,详细解答师生对研究细节的疑问和思考,使参会师生对长雄蕊野生稻中发掘出系列水稻高产、抗病虫新基因的系统生物学领域有了深刻的了解。
